东西方问题/中国研究|阿根廷学者何光泗: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 问: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专访阿根廷汉学家委员会协调员何光泗、中新社记者张焕迪。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将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各国学者将以“世界看历史的中国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开展讨论和研究。出席会议前夕,阿根廷汉学家委员会主席古斯塔沃·亚历杭德罗·吉拉多接受中新社东西方问答节目专访。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对拉美国家的影响并分享了个人观点如何从拉美学者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的现代化。采访实录如下: 中新社记者: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劳动力结构变化和环境约束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您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应对这些挑战的思路有何差异?何光泗:我认为,一些在中国被认为对现代性构成挑战的事情,在西方可能并不被视为挑战。其原因在于,二战后,规范国际社会的制度框架主要是由战胜国制定的。中国虽然也是战胜国,但在设想和设计未来世界秩序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其利益和价值观。中吾区新闻记者: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国力显着提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逐步增强。然而,中西方关于现代化挑战的观念差异尚未完全克服。根据您的观察,这种情况对当前的世界秩序有何影响?何光泗先生:二战后主导国际社会80年的世界秩序正在发生变化。在多党推动下,一些制度框架改革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利益,不适应时代要求。有一个。在此过程中,一些西方国家抵制变革以维护自身特权。相比之下,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正在推动以平等和多边为重点的新合作范式。现实主义。两者之间的冲突将改变世界秩序,但目前很难预测结果。中新网记者:目前,拉美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拉美国家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成果?何光泗:从拉美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发展经验绝对值得学习。但对于拉美国家来说,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史不能简单地是移植的发展规划。这是由于两国政治制度和文明基础不同造成的。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相比之下,几个世纪前,殖民者摧毁了拉丁美洲的本土文明,然后拉丁美洲人被灌输了外国文化。这种情况至今仍在拉丁美洲引起争论。会变成什么样的存在呢?我们如何治理一个国家?我们应该与拥有共同利益和诉求的国家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中新网记者: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选择,提供了中国方案。作为一名研究中国多年的拉美学者,您认为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的现代化?何光泗: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刻理解中国社会秩序的内在逻辑,它不同于西方传统社会秩序的逻辑。例如,在当今的国际关系理论中,著名的起源于中国的“世界观”理论。它所包含的社会秩序逻辑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是无与伦比的,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国家建设的基础。中新网记者: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将于明年召开很快就到上海了。你还在等什么?何光泗先生:我很期待通过这次活动与各国学者专家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中国的发展现状、对华关系、全球汉学研究等话题。作为阿根廷汉学家委员会主席,我相信这次实地交流将对我的学术研究大有裨益。 (完整)受访者简介:古斯塔沃·亚历杭德罗·吉拉多,现任阿根廷汉学家委员会召集人、阿根廷国立拉努斯大学“现代中国研究”研究生课程负责人、中国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授。他于2022年至2024年担任阿根廷驻华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他着有《中国制造的世界》和《中国的独立与技术创新》等多部著作。 2020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特别贡献奖。
(编辑:朱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