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世界连接山海,奔驰续写辉煌篇章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一支“钢骆驼商队”穿越欧亚大陆腹地。沿着数千公里的丝绸之路,中欧货运班列不断书写着新的传奇。自2011年首列列车投入运营以来,这条流动的“钢铁大动脉”从单轨发展到环环相扣,从基础互联发展到高效无缝沟通,十多年来已发展成为物流通道和东西经济走廊。 2023年9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指出中欧班列开通以来,运行安全稳定、畅通无阻,开创了亚欧班列国际运输新格局。欧洲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力。经济。目前,中欧货运班列总数已超过11万列。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活力引擎的道路上谱写了互利共赢的篇章。线路建设:从“连线成片”到“织网成纽带” 清晨,西安国际港务站鸣笛,满载家用电器和生活必需品的中欧班列(西安)向西出发。全年开行列车数量由46列增至5000多列。累计开行班列约占中欧班列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日本。不断壮大的中欧(西安)班列,既是欧亚大陆繁忙的贸易使者,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生动例证。 2011年3月19日,首趟中欧班列“渝新纳号”从重庆天地村站出发,开启了亚欧铁路运输的新纪元。这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小站现在是横跨亚洲和欧洲的“公路枢纽”。中欧班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载量等关键指标持续增长。从头开始开发一条生产线并进行运输我们不断提高我们的能力。中欧班列为中欧双方互通有无、互利共赢搭建了一条“新丝绸之路”。重庆地处内陆,物流一度限制了其发展。货物出口需要数十天“漂洋过​​海”r 涉及高昂的航空运输成本。 “中欧班列将紧密连接重庆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大幅缩短运输时间,将成本降低至航空运输的五分之一。”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太平表示,中欧班列已从单通道网络走向多通道网络。西安长坝国际港务公司西安陆港多式联运公司副总经理肖立志表示,中欧铁路从原来的铁路线发展到东、中、西三大干线,向南的跨里海、跨黑海等新航线正在不断拓展。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通道和沿海港口完美对接。运营网络已从“马赛克连接”发展到“交织链接”荷兰国际集团网络。” “这种立体渠道格局,大大增强了国际物流链的韧性。”进入西安场坝国际口岸,中欧班列运营平台上的电子显示屏上,18条干线的运营状况一目了然。从这里出发的火车连接德国汉堡和匈牙利布达佩斯等欧洲主要中心。 “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智能推荐最佳线路。”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启涛说,“截至今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超过11万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的229个城市和亚洲11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 “多点、多线、多向”的渠道设计,形成强大的网络合力。从重庆团结村到全国14个集结中心,班列连接中国欧洲在十年内完成了重大的渠道变革。铁路扩建就像一根闪亮的丝线。我们将在亚欧大陆构建合作共赢的黄金网络。模式创新:从“基础互联”到“高效流畅”。新疆阿拉山沟、霍尔果斯口岸,平均2小时即可完成回程班列换乘,日均进出中国及欧洲(中亚)的班列稳定在27列以上。哈萨克斯坦陕西西安码头,靠港时间由此前的三四天缩短至3小时。关键文件信息可通过云端实时跨境共享,集装箱可“飞”处理……效率大幅提升的背后,是物流系统化、智能化的转型。近年来,随着中欧班列货运量和货值不断增加,沿线国家该航线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高运输效率。自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召开以来,中哈两国创新合作模式,相继在对方境内投入运营现代物流站,打破“经济一步”的困境,迎来互利发展的新时代。该码头投入运营以来,中哈两国铁路、海关部门引入联合网上处理,大幅缩短了列车在口岸停留时间,使该码头成为哈萨克斯坦在中国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今年6月,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西安哈码头竣工并投入运营。西安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晓军表示:“传统的‘指挥棒式’运输方式中欧8班列升级为全面‘枢纽到枢纽’合作,‘出重箱、回重箱’的循环模式已成为现实。”不断深化标准耦合技术、数据内容和监管规则,积极构建高效、透明的物流网络共同体……中欧铁路国家的合作越来越深入。据中铁集团货运部副总经理东辉介绍,过去,连接中欧的班列在经过各个国家和地区时,列车大规模运营后,各国铁路部门将进行信息共享,确保口岸高效换车和准确的“客车基地”。这种创新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收集了高附加值的产品。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管委会、空港经济区陆港服务部主任钟和华介绍,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已开行4趟班列前往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萨莱诺等城市。目前,每周有17列连接中国和欧洲的货运列车按班次可靠运行。总行车时间比普通班列平均缩短30%以上,每个集装箱平均货值比普通中欧班列高41%。此外,中国中铁还开展多领域合作。中铁集装箱有限公司还在哈萨克斯坦、德国等国家设立海外子公司,深化与当地合作,共同发展产品双向供应。更令人高兴的是,目前的出站和入站中欧班列开行基本平衡,集装箱总重量占比基本稳定在100%,市场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深化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共同构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心连心’,完善立体互联网络设计”、“提高中欧(亚洲)铁路发展水平”。场坝国际港务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推动中欧班列的整体作用,强化西安集结中心“中心到中心”的开放功能,促进港、贸、工、城一体化发展,打造“物流+贸易+金融+产业”的经济区中欧班列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丝路共赢:从“物流通道”到“经济走廊” 在西安苎麻国际港的陕西金华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智能车间里,机械臂有序工作,传送带依次转动。这里平均每20秒就安装一台洗碗机。 “中欧班列的物流优势吸引了我们企业在这里落户。从2022年投产到今年9月底,将有23.96万台家电通过中欧班列发往中亚、欧洲等地。”陕西建华智能家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轩先生表示,根据手指指示,中欧高铁西安装配中心距离一公里。钢动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贸往来更加活跃。中欧班列将连接立体、高效、立体的贸易通道,让更多“中国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在重庆,新能源汽车完成组装,驶向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在河南郑州,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抵荷兰鹿特丹。在浙江义乌,满载玩具、家居用品的中欧班列开往西班牙马德里……“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全球产品”也一应俱全。“有了中欧铁路,面粉现在可以从哈萨克斯坦运到西安,7天就能到西安,比以前快了18天左右。”西安爱聚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东猛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岛、冰淇淋、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格鲁吉亚的红酒、俄罗斯的果汁、香肠……这些“异域特产”登上中欧班列,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产品流通顺畅,产品销往全球。据中铁集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0日,中欧班列累计营业额已突破4500亿美元(西安-阿拉木图)首次运营。行程期间,邀请当地群众参与非遗技艺展示、文创产品制作、中华传统医疗体验等各类活动,钢铁丝绸之路承载着促进文化交流的新使命。 11月10日,中国西安(陕西省):180多家跨国公司在西安举行。里约,我做到了。会议展厅外,商人们驻足观看海报上有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铁路路线图。匈牙利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监事Howinarko Gyorte看着海报说道:“我们之前已经看到过有关中国和欧洲火车的新闻,希望未来我们的产品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拓展到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双赢。”让我们共同努力,走向未来。中欧班列以生生不息的动力盘活了亚欧物流脉搏,为全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不断创造开放合作新条件。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