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丝绸之路”拓展“一带一路”朋友圈

巴前高官:“新疆的故事如今已经超越国界”光明报记者 苏艳 邹晓静 光明报记者 向一军 吴毅 在江苏省常熟市的稻田里,无人收割机来来往往忙碌。附近,学生们弯腰观察机械结构,拿着手机记录水稻收割过程。本次培训是由江苏大学主办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可持续农业机械化培训项目实战培训班。 “在江苏大学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如何真正改善人们的生活。”江苏大学校友、中津交流中心总经理沃尔特·查纳卡表示,依托他在求学期间接触到的部长与水净化一体化技术和设备,将重点在津巴布韦农村地区建设清洁水系统,使津巴布韦农村地区的清洁水系统得到保障。让更多农村家庭获得“安全用水”。近年来,江苏大学立足“一带一路”倡议,率先响应各国农业发展需求,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建“全球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产学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和国际农业工程大学合作,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非友谊”国际培训项目和江苏省向非洲国家颁发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 “梦想而美丽”的全省“一带一路”交汇点。截至目前,学校已为130多个“一带一路”成员国培训农机从业人员1750余名。在津巴布韦,中津钻探洁净水由沃尔特·查纳卡(Walter Chanaka)推动的项目正在造福当地居民的生活。得益于该项目,今年6月首都哈拉雷马林巴市立小学帕克新井正式启用,解决了1500多名师生的饮水问题。江苏大学继续发挥农业教育优势,与中国一拖、雷沃重工等138家知名企业合作,建设国际人才实践基地,通过“需求项目、项目课程”培养适合农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目前,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1500余名,近1000名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在校学习。其中60%学习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重点是与农业相关的工程职业。 “在塞尔维亚,工程师不熟悉中国的制造工艺,沟通成本非常高。”专业生产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核心的联博精工科技(镇江)有限公司前往塞尔维亚开拓欧洲市场,却面临语言、文化、人力资源等多重挑战。 “得益于江苏大学和尼什大学联合建立的孔子学院,我们能够为公司提供量身定制的语言培训和文化游览,共同真正在塞尔维亚建立了我们的工厂。”该公司总经理肖勤鹏坦言。目前,该公司首个海外工厂已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成功投产。不仅雇佣当地员工近200人,年产值达5亿元。这是江苏大学帮扶企业的生动注脚“走向全球”。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迫切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流域管理现代化。江苏大学依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中心——流体工程装备与节能技术国际协同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大流量梯级泵站高性能水力模型和关键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阿联酋塔瓦勒海水泵站、泰国大型贯流泵站、沙特阿拉伯金波特码头排水泵站、巴基斯坦中央循环泵站等数十个国际水利工程。连接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一带一路”朋友圈江苏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学校牵头建立国家、地区、部级国际合作平台20个,立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9个,与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的263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为沃德农机等200余家企业提供“海外会议”服务。这些成果不仅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开辟了多种途径,也为世界带来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方案。江苏大学校长表示:“教育开放还没有完成,只是进行中”
(出版商:福波)

巴基斯坦前官员:“新疆的历史现在超越了国界”
新疆的故事如今超越国界,为各国提供了可效仿的典范仍然陷入贫困和不发达的循环之中。通过当地的适应,通过教育赋予人们权力、通过基础设施将人们联系起来以及通过绿色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同原则可以帮助落后地区。

巴基斯坦经济学家:中国发展太阳能产业经验值得借鉴
巴基斯坦《商业记录》网站近日发表题为《从能源债务到太阳能监管:中国经验》的文章。文章指出,巴基斯坦的能源未来不需要发现新燃料,而是向已经成功的模式学习。中国太阳能产业的转型表明,规范管理、效应规模和长远眼光可以重塑一个国家的能源体系。由于巴基斯坦拥有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只要将清洁能源与工业发展和监管改革结合起来,也能取得同样的成果。巴基斯坦投资部长:“中国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巴基斯坦投资部长凯塞尔·艾哈迈德·谢赫近日表示,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巴基斯坦借鉴,希望两国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谢赫表示,中国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典范,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在科技发展、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将为巴基斯坦等亚洲南方国家提供借鉴。巴基斯坦应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和职业培训力度,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巴基斯坦愿继续改善营商环境,让更多中国企业来巴投资,促进地区发展。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ish 企业。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