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蓄力量,助力航空业“展翅高飞”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尽管我国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面临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仍需重点关注产业政策、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一重要事件,指明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从大型客机自主研制到自主研发通用航空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从新材料、智能制造到低空经济、绿色航空等新领域,我国各地都在加快布局航空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步伐稳健强劲。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通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逐步步入快车道。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旅客运输量达5.8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739.5万吨,同比增长5.2%和14%。国产飞机研发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自C919大型客机独立以来我国自主研发的飞机开始商业运营,已安全运输旅客超过200万人次,民用航空运输业实现提质和提升。通用航空、低空经济也快速发展。通用航空运营量和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截至去年底,日本注册通用机场共有475个,比上年末净增加26个。运营无人机数量超过2万架,产业链日趋完善。各地航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了上海、成都、西安、沉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产业集群,为我国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航空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增长的挑战营商环境异常复杂,国际竞争压力巨大。我们要进一步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中,在核心技术自主控制方面,部分关键领域仍存在“停滞”问题,航空材料主要环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产业链合作方面,上下游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合作机制不完善,限制了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总体数量和构成不平衡,综合性人力资源和高素质工匠供给不足,人力资源构成与行业实际需求不紧密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从产业政策、企业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多措并举。发展等方面解决问题,让航空工业“飞得更高”。完善产业政策法规,加强产业资源整合。完善航空产业监管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快城市航空运输、绿色航空等新兴产业专项立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绩效转化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创新型企业投入基础技术研发,重点攻克航空新材料、基础零部件、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停滞”技术。鼓励政府合资、高校兴办科技创新中心,将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立跨区域产业链协同机制引导产业链向要素成本低、支撑能力强的地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围绕主要任务,搭建共性技术共享平台,推动检测认证、标准制定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科研、制造、供应、应用等环节和全链条高效对接,降低产业链LTO合作成本。增强公司独特的创新能力并克服重大技术挑战。加强航空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研究,建立符合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研发体系,确保资源向重点领域集中,推动先进航空技术在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内部创新团队与外部创新力量协同发展产业智能与环境督促大家适应绿化新趋势,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加快成果转化。我们将帮助企业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壁垒,汇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构建产业逻辑生态合作平台。通过共享技术、标准、数据和市场资源,形成以连锁企业推动、支撑企业支撑、全链条合作创新的集群发展格局,增强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完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校、各大航空公司、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育人机制,制定动态的人才发展协调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能懂技术、能操作技术的人才库。完善飞行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确保人才知识体系与产业技术迭代同频同步,为航空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才基础。拓展航空应用消费和生产场景,加强航空安全教育和航空文化传播,扩大市场需求规模。优化市场监管,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构建公平有序、开放包容、积极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产业活力。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