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生产线的“AI革命”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记者胡锐探访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济南通分公司。智能驱动器、穿梭式 AGV 以及车间内实时数据的大型中央控制屏幕随处可见,现代工业景观尽收眼底。冶金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过去给人的印象是“老、笨、黑、粗”。目前,这座年冶炼68万吨阴极铜的大型冶炼厂,从备料到熔化、从电解到运输,广泛应用各种智能人工智能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冶金生产线。铜精矿冶炼得到的液体冰铜是铜冶炼和铜精炼的中间产品。d含有元素铜和各种杂质。在济南铜业有限公司双闪精炼车间,记者看到一名工人在哑光出口风道盖上打开一个检测孔,上方的成分检测器发射出激光束。垫子很快就蒸发了。通过分析光谱差异,仪器在两分钟内准确测量出毡中铜、铁、硫等元素的成分和含量,并显示在车间中央控制室的电脑屏幕上。 “用传统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分析冰铜的成分,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身着灰色制服的双闪速熔炼车间副主任王俊杰说。 “这就是我们智能铸造系统的场景应用。智能铸造系统就像一群经验丰富的‘大师’,不仅实时精准测量,还能快速决策,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推荐优化工艺参数,如调整炉内供氧量和流量配比,有效解决人工分析决策的滞后问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作为一名冶金工程师,我对此感到非常兴奋。”王俊杰表示,通过科技的力量优化传统产业潜力巨大。王俊吉先生并介绍,冰铜出炉后,经过吹炼除去杂质,变成粗铜。粗铜在阳极炉中提纯精炼,浇注到阳极板上,阳极板经过电解,成为高纯阴极铜,铜含量大于99.99%,将成为新能源时代电解行业重要的工业原料。金安铜业分公司车间,上面一台特制冶金起重机运行平稳,一次可吊运数十块电解铜板。电解池的有序排列也有一个谜团。屋顶的红外摄像机等传感设备不断检测罐间当前的实时状况,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与电解车间的智能控制室同步。 “铜电解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短路,影响产品质量,增加消耗的能源量。”传统方法需要增加人工检测设备,费时费力。 “智能化改造后,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短路情况,识别短路位置,加快故障排除进度。”晋安铜业分公司总经理鲍震说。一系列“AI变革”铜生产线不仅将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将在经济、环境、社会等层面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包振举例说,公司的物料运输输送带配备了AI智能检测系统,可以准确识别物料堵塞、异物、跑偏等异常工况。保证了设备稳定运行,年增加经济效益130万元以上。此外,过去,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热能都在生产铜冶炼副产品硫酸的工厂中损失掉了。通过引入低温余热回收系统,高效回收的余热将用于产生低压蒸汽,每年发电约1亿度,有效降低公用事业成本,节约能源。碳排放。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是冶炼新中国第一座铜炉、第一块铜锭的老牌铜企业,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十五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技术改造和现代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这将指导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铜陵有色集团总裁丁世奇表示,集团将制定下一步智慧发展规划,持续建设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推动铜工业高质量发展。铜生产线的“人工智能革命”是安徽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的生动缩影。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开始走向数字化。通过“智能化”组合转型截至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已累计培育基层智能工厂1129家、高级智能工厂284家。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